发布日期:2025-04-17 浏览次数:
春季百花盛开,茶香氤氲。在大别山腹地,一幅红绿交织的山水画卷正徐徐展开。近年来,金寨县通过农文旅深度融合,激活乡村沉睡资源,推动产业升级、农民增收,探索出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2024年,金寨县接待游客1600万人次、综合收入118亿元,分别增长6.5%、18.34%。数字背后,是无数生动实践的沉淀,更是老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望。
“红色是金寨的魂,绿色是金寨的根。”花石乡大湾村书记何家枝站在游客服务中心前,望着络绎不绝的研学团队感慨道。
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金寨县曾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215处革命遗址如星辰般散落山间,每一块砖石都镌刻着历史的重量。
如今,这些沉睡的红色资源被注入新活力:汤家汇镇打造的沉浸式红色戏剧《立夏》,借助元宇宙技术重现1929年立夏节起义的烽火;开发党建VR体验剧目《星火相传》,戴上VR眼镜即可“穿越”成为革命一员。
“我们想让年轻人触摸到有温度的革命史。”金寨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kaiyun开云入口“走红军路、唱红色歌、吃农家饭、干农家活”等研学体验课程,充分带动了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真正实现“红色引流、绿色变现”。
春日的留坪茶园,层层叠叠的茶树如绿毯铺展至天际。茶农王大姐手指翻飞间,嫩芽轻落竹篓,“以前采茶只为糊口,现在游客来体验,茶叶还能做成文创,收入增加不少!”她口中的变化,源于金寨县“茶旅融合”的深度布局。
古碑镇留坪村老书记张必恩告诉大皖新闻记者,2021年开始,古碑镇累计投入资金500余万元,通过将1000余亩的茶园与冲沟、山脉、谷地、台地及公路风景融于一体,同步建设“五岭一山”生态公园、“爱情湾”茶园摄影基地、茶园天空之境等风景平台,让这片茶园成为金寨周边热门的观光打卡点。
在桃岭乡,千亩高山有机茶园更衍生出立体产业链。2024年新建的茶园广场与茶间步道,将采茶研学与生态观光紧密结合。通过拓宽关山半岛环岛公路,新辟优质茶园3300余亩,打造千亩高标准茶园示范地。“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周边300余户村民就业增收。”桃岭乡主要负责人表示,将力争年内形成“春品茶香、夏观星空、秋游库区、冬品山珍”的全季旅游格局,助力昔日荒山变身“绿色银行”。
夜幕降临时,古碑镇宋河村“夏清·金竹湾”民宿亮起暖黄灯火。这片总投资超过1000万元的精品民宿,保留了山涧中大部分的原始风光,建筑风格均为全木式房屋,周末入住率常年满房。“游客来这里不只是为了睡觉,更想体验‘推窗见景,枕畔听风’的意境。”宋河村党支部书记杨先明说,民宿开业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目前民宿二期正在建设中,预计2025年底投入运营。
位于金寨县天堂寨镇的八湾堂民宿由明代徽派老宅改造而成,古老的木雕花窗正与智能家居相映成趣。大湾村春山·湾留居民宿投资1000余万元,将百年古宅修缮改建,融合徽派建筑风貌与现代科技元素,kaiyun开云入口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时空交错感。
据相关数据,金寨县正以“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契机,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民宿产业。截至目前,金寨县已建成各类民宿193家,乡村旅游接待游客539.6万人次,创综合收入42.16亿元。
当红色基因与绿色产业共振,当文化传承与时代创新共舞,这座大别山深处的县城,正以农文旅融合为舟,载着老区人民的梦想,驶向更辽阔的振兴之海。
2024年以来,青山镇以建设生态化、标准化、宜机化示范茶园为抓手,新辟茶园100亩、改良品种200亩,低产茶园改造1000亩,提升夏秋茶生产线万元。
近年来,金寨县将发展民宿产业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点和有力抓手,打响四季“宿”金寨品牌,民宿产业呈现多点开花、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金寨县报送的《“一乡一宿”激发乡村文旅新动能》入选,kaiyun开云入口是全市唯一入选案例。
11月26日,金寨县漫山遍野的光伏电站电池板在初冬落日余晖的映照下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