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4-16 浏览次数:
微短剧让陶寺古都“活”在数字叙事中,VR技术重现三星堆商代青铜神树的璀璨文明……从观光到体验,从看景到入景,近年来,我省各地积极创新实践,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品质,以旅游促进文化的传承弘扬,沉浸式体验、康养旅游等新业态不断涌现,让广大游客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近年来,我省各地锚定文旅高质量发展航向,提升高品质产品供给能力,丰富创新性消费业态和场景,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入境旅游发展,助推文旅产业成为我省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民生幸福产业。
戴上VR眼镜的瞬间,时空的经纬线开始扭曲重构,商代青铜神树的树枝在眼前舒展,黄金面具的纹路泛起神秘微光,古蜀先民的祭祀吟唱穿透三千年时空——这不是科幻电影的桥段,而是3月28日,记者在我省首个VR大空间沉浸探索展——《哇呜!三星堆》的真实体验。
当前,我省创新丰富智慧文旅体验,挖掘山西特色文旅资源,运用人工智能、AR/VR等数字技术打造一批沉浸式夜游、展览、演艺等数字文旅新场景新空间。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设施以及涉旅服务场所,搭建数字化文化体验的线下场景,开发城市公共空间、特色小镇沉浸式演艺项目,发展全息互动投影、夜间光影秀等产品,打造成体系的数字文旅服务。
古文明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机,为我省文旅融合提供了“数字样本”。数智赋能下的文旅新体验,成为我省文化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感受历史与科技交织的独特魅力。
平城区地处大同市中心,依托大同古城、代王府等核心资源,构建出“城景一体、古今交融”的全域旅游格局,推出“两小一府”特色文旅矩阵,通过沉浸式演艺、非遗市集、主题夜游等形式,实现“白天观景、夜间消费”的全时段体验。
同时,平城区实施小石子景区数字化改造,建成智慧导览系统、VR体验中心等设施,实现了“一部手机游平城”。还通过打造“开源一号文化创意产业园”,引入30余家科技企业,开发AR明信片、数字藏品等文创产品。
为放大文化IP效应,平城区策划“平城故事”系列活动,将古城文化与非遗技艺、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开发“非遗研学”“国潮光影秀”等新业态。同时,借助“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串联沿线乡村旅游点,打造“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冰雪”四季全时旅游产品。
如今,在三晋大地,新技术正成为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催生了越来越多的新产品、新场景、新体验,不断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
书韵盈三晋,阅读正当时。在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东风”助力下,我省持续推动全民阅读与文旅融合,推进智慧图书馆和公共文化云建设,丰富阅读和艺术普及数字资源,培育线日,“短剧潮涌平阳 共创百部华章”暨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百部精品微短剧启动仪式在临汾举行,kaiyun开云入口将“一座都城”“三种文化”“五大非遗”转化为100个微短剧选题,让沉睡的文物在数字叙事中焕发新生。
近年来,通过不断摸索和创新,我省各大景区逐渐形成了演艺剧目精品化、景观化、震撼化的主体表演风格。如今,临汾以“微短剧+”战略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半年内吸引40余家影视企业入驻,完成18部作品拍摄,带动数万人就业,形成“剧集创作—场景开发—旅游拉动”的良性循环。临汾市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山西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等景点借势提升旅游热度。
传统的舞龙灯、耍狮子等民俗表演展现乡村文化的深厚底蕴,现代歌曲、小品等则增添时尚元素和青春活力……今年1月,运城市夏县裴介镇裴介村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春节“村晚”。作为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2025年春节“村晚”示范展示点之一,裴介村的这场晚会让人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和温暖。“村晚”还特别设置了农特产、文创产品、名优小吃展示区,不仅丰富了晚会的内容,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事实上,高品质文旅产品供给在我省持续丰富,乡村“村晚”持续为村民送上文化大餐。去年万荣县解店镇新城村等2地、岢岚县宋家沟镇宋家沟村等12地分别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全国春节“村晚”和“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
3月21日,“321向春天出发 暖春南国银发旅游列车”首发启动仪式在太原火车站举办。列车以“慢旅行、深体验、暖服务”为核心,提供“安全保障、慢行节奏、服务支撑、银发关爱”四大类专属服务,通过“铁路+旅游”融合创新,打造中老年群体的文旅康养消费新场景,不断丰富银发专属旅游产品供给,助力“银发经济”与文旅康养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与此同时,我省相关部门指导文创企业和景区开发文创产品,开展文创作品转化对接活动,推动各地结合地域特色推出具有晋风晋韵的“山西礼物”。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在涉旅服务各环节各层面,呈现出更多能够满足游客需求的要素场景。
多业态融合持续深化,我省不断发展非遗+旅游,评选出许多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典型案例,平定县娘子关跑马排春节习俗等也入选我国春节人类非遗社区实践项目。康养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发展如火如荼,去年我省7条线路入选“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数据显示,去年我省累计接待国内游客量、实现旅游总花费同比双增长,其中智慧服务贡献较大。从闹市到乡村,山西正以“打响‘旅游满意在山西’品牌”破题,铺陈文旅融合新图景。
4月1日,在忻州市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来自天津的70岁的老赵和老伴手持地图在景区影壁周围徘徊良久,因操作不当误购了次日电子票,正焦急时,景区志愿者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主动上前询问,在了解原委后,帮他们办理了改签。老赵夫妇对这趟五台山之旅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没想到山西有如此温暖的服务!下次我们还会带着家人、朋友一起来。”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口碑行业,核心是为旅游者提供服务,使游客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产生惬意、幸福之感,最终让山西成为“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旅游目的地。为完善旅游配套服务,我省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山西·文旅云平台功能,升级“游山西”App,为游客提供权威的旅游资讯、便捷的导游导览服务和旅游要素产品预订服务。
今年公布的《山西省高质量推进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沿线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将一号旅游公路打造成自然风景道、文化旅游路、乡村振兴带、富民发展线。我省将重点配套功能齐全的旅游服务设施,增设驿站、营地、观景台、旅游厕所等设施,实现旅游公路沿线通信网络信号有效覆盖。省文旅厅积极开展星级旅游饭店和等级旅游民宿评定工作,引导提升服务品质,增强我省住宿业中高端接待供应能力,全省域加强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厕所等便捷服务设施建设。
同时,我省注重文旅行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完善《“旅游满意在山西”建设标准体系》,以标准化引领文旅服务全方位提升。加强旅游服务质量评价和市场监管,全面开展旅行社、旅游住宿服务质量和导游素质提升行动,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坚决守牢安全底线,省文旅厅还将推动景区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做好旅游包车、消防安全、特种设备、节庆活动等领域的安全监管,构建部门联动、齐抓共管格局,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开展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深化,当前我省越来越多的城市、乡村、景区、景点开始盘活文化家底,提炼人文气质,探索文旅融合之道,从而打造出更多人们喜闻乐见的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张婷、王雅婧)
“今年前9个月我家收入一共3.1万多元,仅通过土地流转种植马铃薯和在基地干活,收入就增加了1万多元。”在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东梁乡东梁村,村民王建明掰着手指算起丰收账。…
戴上眼镜,躺在沙发上,眼前出现虚拟场景:自己仿佛在飞跃高山峡谷,雄鹰不时从身旁掠过,风声呼呼作响。忽然,一个360度的大转体,让人发出惊呼,倍觉兴奋。…
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